酌古鉴今:节俭助廉,宽恕积德(数文)

严自律


【正见网2015年01月24日】

一、荣辱不动于心

《笔谈》记载: 宋朝的向敏中,改任右仆射(即丞相)。诏书下达的那一天,正当翰林学士李昌武值班。宋神宗对李昌武说:“我自即位以来,还未下达改任向敏中为仆射的命令。今天任命向敏中为右仆射,料想去他家中庆贺的人,一定很多。你去看看,明天再来告诉我,不要说是我叫你去的。”

李昌武等到丞相向敏中回家以后,才去向敏中的家里。而丞相正关闭着大门(谢客之举),门庭静悄悄的,没有一个人。次日,李昌武如实向神宗稟告,神宗笑着说:“向敏中真是一个清亷、谦谨之官,任何荣辱,都打动不了他的心。”

二、官越大越怕庆贺

《名臣遗事》记载: 宋朝的王旦,晚年官越做越大。每当家人为他祝贺,他都马上制止。

他对弟弟说:“做官到了这一步,更使人担惊受怕,有什么值得庆贺的?”每当看到家人把朝廷赏赐的东西,放到院内,他都闭上眼睛,长叹说:“这些都是百姓的膏血,怎么敢受用太多?”

三、酒可灭国

《战国策》记载: 仪狄(人名)酿的酒,醇美异常。他献给大禹王,大禹喝了酒,觉得十分甘美。

从此以后,大禹疏远了仪狄,戒喝美酒。他说:“后代肯定有因酒而使国家灭亡的人。”

四、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

《韩诗外传》记载: 昔时,大禹在夏国称王,而桀却在夏国灭亡。汤在殷国称王,而纣王却在殷国灭亡。

由此看来,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,也没有永远驯顺听命的百姓。国家得到贤人治理,就会昌盛,否则就会衰亡。百姓是水,水既能托起船,也能淹没船。

君王若能想到这些,即使面临危险,也会化险为夷。

五、天险不可恃

《说苑》记载: 魏武侯渡西河,在中流,对吴起说:“我们有这样险固壮美的河山啊!这是魏国的珍宝。”

吴起回答说:“一个国家的兴衰,在于是否施行了德政,而不在山河形势的险要。昔时,桀统治的夏国,左有黄河、济水;右有华山;南有伊阙要塞;北有羊肠坂。但桀不施仁政,那么国中的人,就都是他的敌人。”

六、取长补短,才称得上英明

《韩非子》记载: 西门豹性子急,他佩带着柔软的熟皮子,以警示自己的性子,要变得缓和。

董安于性子慢,他佩带着崩直的弓弦,来警示自己的性子,应该变得快捷一些。

所以,能够取长补短的君王,才称得上英明的君王。

七、老子教孔子为人之道

《家语》记载: 孔子离开周时,老子送他 ,说:“现在的读书人,聪明过人,看问题深刻,然而却丢失了性命,这是因为他好议论人。学识渊博,能言善辩,却处于危险境地,这是因为他好揭人短。”

孔子说:“我要牢牢记住您的教导!”

八、人生的三面镜子

《唐书》记载: 魏徵逝世后,唐太宗李世民,在朝中感叹说:“用铜制成镜子,可以使衣帽整齐;以历史为镜子,可以知道政治的兴衰;把人作为镜子,可以使自己知道得失。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,以防止自己的过失。现在魏徵去世了,我的一面镜子,失去了。”

九、盛极必衰

《宋史》记载: 江南人徐邈,制作了一件倾斜易覆的器皿攲器。苏易简在宫中值班,灌水试攲器。宋太宗知道了此事,晚朝时,问苏易简说:“卿所玩的莫非就是攲器吗?”苏易简回答说:“正是。是江南徐邈造的。”

宋太宗命苏易简,把攲器取来试试。苏易简一边试,一边乘机奏道:“太阳过了中午,就向西偏了;月亮十五圆过后,就开始缺了;攲器满了以后,就会倾倒了。事物盛极而衰。希望陛下永远谦虚谨慎,不可自满,以使基业巩固。这是天下人最大的幸事。”

十、文章致祸

《宋史》记载: 苏轼在直史馆任职时,常常写文章议论朝政。

毕仲游担心他因此招致灾祸,写信告诫他说:“言语导致的灾祸,不仅仅是口中说出的话,其他如表现为文字的诗歌、赋颂、刻于石上的碑铭以及书中的序纪等,都是言语。现在的人,都知道怕口惹祸,却不怕文章招灾。你的文章肯定正确的,那些被肯定的人,当然十分高兴。你的有些文章,是批评指责那些错误的,那些被批评的人,肯定怨恨你。高兴的人,不会对你的主张有所帮助,而那些怨恨你的人,恐怕就要破坏你的事了。”

十一、节俭助廉,宽恕积德

《人物志》记载: 范纯仁告诫他的子弟们说:“人不管多么愚笨,要求别人时,却往往显得十分明察。人不管多么聪明,在宽恕自己的时候,却常常陷入昏庸。如果能以要求别人的那种明察,来要求自己;以宽恕自己的精神,去宽恕别人,这样便不愁达不到圣贤的境界。”

范纯仁还说:“节俭可以有助廉洁,宽恕待人,可以积德。”

十二、钱财坑害子孙

《人物志》记载: 宋朝崔与之的座右铭是:“不要因贪欲而招致杀身之祸,不要因钱财而坑害了子孙,不要因政事而殃及百姓,不要因学术而遗害了后世。”这些都是中肯的警言。

(均据清代程维周《人镜类纂》) 

添加新评论

今日头版

人物

神传文化网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