酌古鉴今:人生在世,不可自我遗弃!(数文)

严自律


【正见网2015年01月12日】

一、骑马时才得到休息

《五代史•梁敬翔传》记载:梁敬翔跟从着朱温,为国家打了三十多年的仗,大大小小的事务,都要过问。他办事尽心尽力,很勤劳,常常日夜不休息。

他自己说:“我只有骑在马背上,才算是得到休息了。”

二、担心过于悠闲

《晋纪》记载: 陶侃任广州刺史。他在州府中,没有事的时候,就早上把一百块砖,搬到书斋外面;傍晚时,再把一百块砖,搬到书斋内。每天如此,从不间断。

有人问他:“为什么做这样的事?”

他回答说:“我正打算恢复中原。我若过于悠闲,恐怕精力退化、意志衰减,将来力不胜任,所以才锻炼自己。”

三、勤劳方能清正

《稗史汇编》记载: 傅翔做官很有清名。他任吴县县令时,去向建康县令孙廉告别,孙廉问他说:“听说您检举奸人,选取人才,有令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,不知您怎样才做出这些成绩的?”

傅翔回答说:“只有勤劳,才能为官清正。清正,法令就会自然得到贯彻执行;勤劳,办事就会得到成功。”

四、人生在世,不可自我遗弃!

《晋纪》记载: 陶侃对人说:“大禹是个圣人,还珍惜每一寸光阴。至于普通人,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。我怎么能醉生梦死?生在世上,对社会没有什么帮助;死了之后,没有好名声流传后世:这样便是自己遗弃了自己!”

五、劳苦生仁义,安逸生淫乐

《国语》记载:鲁敬姜说:“过去,英明的君王,安置他们的儿孙,都要选择贫瘠的地方,使儿孙们比较劳苦和勤奋,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磨炼和长进。人们如果劳苦,就会思考问题。思考问题,就会产生善心。人们如果安逸,就会耽于淫乐,淫乐就会产生邪恶之心。生活在丰润环境的人们,往往不成材,就是因为淫乐所致。生活在贫困环境里的人们,没有不向往仁义的,这是因为劳苦和勤奋所致。”

六、心中清廉如水

《汉书•郑崇传》记载:尚书令赵昌,是个阿谀逢迎的小人,平时总想加害清官郑崇。赵昌听说郑崇被皇帝疏远了,就上书给皇帝说:“郑崇和宗族的人,私下有来往,恐怕有不正当的勾结,请求惩治他。”

皇上就召来郑崇,谴责他说:“你家中,常有亲友来请托你,来走后门的人很多,门庭若市。你为什么却要反对皇上:恩赐皇族的亲戚?”

郑崇说:“臣的家中,的确门庭若市,常有亲友来往。但臣的心中,确实清廉如水。”

七、盖粗布被子的将军

《后汉书•祭遵传》记载:祭遵为人廉洁俭朴,谨慎小心。他每次得到赏赐后,全都分给了士兵。家中没有不正当的财物。他自己身穿粗布裤,盖粗布被子。夫人的衣裳,也不加花饰。

八、不要厚葬

《宋史•王旦传》记载: 王旦病重,告诫孩子们说:“我家一向以清廉闻名于世,所以,你们应当保持门风,节俭朴素,不能追求奢侈豪华。我死之后,不要厚葬,不可往棺柩里,放什么金银财宝。”

九、我本来就是个穷措大
《山堂肆考》记载: 宋朝的祁国公杜衍,每次在家吃饭,只有一碗米饭,一碗蔬菜。有人称赞他节俭。

杜衍说:“我本来就是个穷措大(贫寒失意的读书人),现在的名位、福寿,全都是国家给的。我一旦不做官了,又成为一个贫寒失势的读书人,我得保持节俭。如果养成了奢糜的习惯,将来靠什么来养活自己?”

十、包拯做官和百姓没什么两样

《宋纪》记载: 枢密副使包拯,性格耿介正直,他的吃穿等日常生活,喜欢节俭朴素,即使是当官尊贵了,也还像平常百姓一样。

人们都讲:“包拯做官后,和老百姓没什么两样。”

(均据清代程维周《人镜类纂》) 

添加新评论

今日头版

人物

神传文化网专题